销售热线:

4000-900-632
科创致远软件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联通入局开发航空WiFi,最快年底就能实现商用?

外国的机载WiFi项目的建设,早在十几年前的“波音计划”便已开始。在200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开始测试飞机上网的各项技术指标,如今,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十几家航空公司都已经安装了机载移动通信系统,并且成立了专门的运营公司进行商业化的运作。
  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到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务。反观国内,机载WiFi设施的建设则略显拖沓。虽然像东航、国航、海航等航空公司都在试水机载WiFi,但是能够看到安装的飞机大多都是宽体客机,直飞的都是国际航线,而且就国内的数量而言,也只是两位数而已。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差距呢?
  制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我国民航相关法规规定,乘客乘坐飞机时全程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等主动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即使使用飞行模式也不允许。
  技术难度高,成本投入大。航空Wi-Fi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两种,一个是基于卫星通信实现,另一个是基于地面基站实现。不论哪种方式,带宽都是有限的,整个客舱共享就会面临网速问题,还会因为飞机在不同高度、穿越云层等问题而出现网络不稳定。技术难题自然带来成本投入高的问题。
  
  虽然技术和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才是商家不愿意投资的真正原因。目前飞机WIFI的商业模式也一直不太清晰,商家都不太愿意去做一些没有利润的生意。不过当下,政策方面正在迎来利好, 中国民航局航空运输部门负责人曾指出,一项旨在修订有关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监管限制的法案,正在进行中,未来相关标准将被放宽。政策的解禁必将为航空公司也会因此迎来新的增长点。
  现在国外最普遍的商业模式是乘客直接付费模式,分为按航段、按流量、按时长收费以及按点播收费等,而资费和速度又会直接影响旅客的选择和体验。“羊毛出在谁身上”这个关键问题,合资公司的二股东航美在线在地面交通WiFi上验证的“ 免费+广告”、“免费+增值”以及“收费Wi-Fi”等商业模式可以被套用到飞机上,为其设计机载Wi-Fi各种产品提供经验。从需求的角度来讲,目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覆盖这么高的成本,同时收费上网在美国航空公司中已经广泛实践,但并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习惯。
  从中国当前的现状来看,由互联网产业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极具生命力和创新力。虽然没有完善的商业模式,但是航空WiFI存在需求、存在可期待的巨大潜力,这个反而又是是互联网产业愿意承担风险去做的事情。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和行业前景的逐步清晰,更多玩家的进入势必将会加强这一领域的竞争,从而推动这一产业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实现航空Wi-Fi在中国市场普及和广泛应用。难怪,联通航美副总经理周宏预测,航空WiFi在中国的商用或将于今年年底前实现。
深圳致远软件专业wifi开发
产品方案 预约演示 价格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