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ESOP
ESOP作业指导书
PTL仓库亮灯分拣
ESD静电监控系统
质量反追溯系统
点检巡检首检
智能电子看板
WMS智能货仓
MES生产执行系统
APS计划与排程
文档管理系统
加密管理系统
数字工厂
致远智能硬件开发
云业务伙伴
智能电视appH5开发
蓝牙传输
wifi远程控制
蓝牙APP定制
智能家居wifi
云平台开发
嵌入式Linux系统
组网方案设计
PCB硬件设计
医疗家电工业玩具
VR开发
智能遥控方案
管理软件
商城ERP
电商ERP
连锁超市电商ERP
跨境电商ERP
协同办公OA
房地产OA
IT数码OA
医药医院OA
教育培训OA
科研单位OA
酒店餐饮OA
连锁店OA
金融保险OA
政府事业单位OA
工厂企业OA
广告传媒OA
品牌ERP
K3
U8
易飞
HR人力资源
人力外包管理
支持服务AMS
中小企业ERP
美业管理
电商ERP
呼叫中心
SOP可视化管理
软件定制
保险中介系统
ehr人力资源软件
行业ERP
贸易公司ERP
机械设备ERP
手袋皮具ERP
触摸屏ERP
数码电子ERP
平板电脑ERP
电子电器ERP
塑胶制品ERP
五金制品ERP
手机ERP
移动电源ERP
背光源ERP
膜贴ERP
家具ERP
连锁店ERP
装修工程ERP
纸箱ERP
印刷ERP
鞋业ERP
财务公司erp
LED行业ERP
检测认证ERP
五金塑胶行业ERP
移动客户管理CRM
科创致远CRM
工厂企业crm
医药CRM
手机CRM
智能设备
ESD静电监控
仓库亮灯分拣
ESD静电监控
条码系统
工时采集
APP设计
设备管理系统
商城网站设计
数据采集
注塑机数据采集
仪器数据采集
设备数据采集
远程数据采集
游戏开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法律声明
合作伙伴
企业文化
荣誉资质
销售热线:
4000-900-632
科创致远软件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走进智造工厂 探访“数字工匠”①」智能车间里的“探路者”
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制造向智造的升级阶段,伴随生产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各生产阶段的工作界限逐渐模糊,技术和技能被重新定义,在此背景下,一批操作技能高超、具有创新思维、熟练运用数智技术的“数字工匠”脱颖而出,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我们走进智造工厂,探访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的劳模、工匠,挖掘他们在“技能无人区”探路,拥抱新技术、为传统技能添“智”的典型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为如何当好工人、成为工匠寻找时代答案。即日起,本版推出“走进智造工厂 探访‘数字工匠’”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
金属切削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生产车间,一台台数控加工设备分区域整齐排列,身穿蓝色工装的马小光正穿梭其间,查看设备运转情况。
伴随显示屏上一条条跳动的程序指令,一个个“躺”在设计图纸上的零部件从飞溅的切削液和金属屑里“走出”,它们将被组装到履带式装甲车上,助力大国重器翻山越岭。
今年3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讲起了一个技能成才的典型故事,故事主角就是马小光。
从一名技校毕业的学徒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这位“大满贯”的80后技工是怎么做到的?身处数智转型的浪潮中,他如何拥抱新技术、学习新技能?像他这样登顶技能“金子塔尖”的工匠,对于企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为了寻找这“灵魂三问”的答案,记者来到了中国兵器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翻过新技术的那座山
1953年,著名全国劳动模范倪志福曾在这片热土上发明了“群钻”,他在攻关过程中凝练而成的“群钻精神”激励了几代人进工厂当工人、在生产一线创新创造。70年后的今天,“群钻精神”有了新的传承——马小光和工友们正在智能制造装备车间里重新定义学技能、当工人。
马小光技能大师工作室位于车间一角,这个用玻璃墙隔出来的操作间是马小光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全车间唯一一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就“站”在“玻璃房”里。
2018年,车间引进了五轴数控加工中心。面对难度成倍增加的数控系统和编程软件,“想腾出更多精力钻研新技术”的马小光,主动请辞班组长职务。
研究设备说明书、从网上找教学视频、去兄弟单位请教……那段时间,本就话不多的马小光变得更沉默了。徒弟徐红飞发现,常常是晚上9点之后了,那间“玻璃房”的灯依然亮着。
对马小光来说,这几乎又是一次从山脚向上攀爬的过程,“难度不亚于当年自学第一台数控设备。”
2002年,22岁的马小光第一次摸到了数控铣床。
彼时,北方车辆集团引进的第一台数控铣床,已经在车间“吃灰”半年之久。“激活”它的任务落到了马小光身上。
拿着仅有的一本机床操作与编程说明书,孤勇者马小光开始了漫长的摸索。
没有学习资料,他就跑到西单图书大厦去找。好不容易买到的几本参考书,被他翻得卷了边。
为了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绘图技术,马小光花去半年工资,在全厂第一个买了一台“奔腾4”电脑。
一点点地自学,一个个指令地尝试……2007年,当马小光操作数控铣床,仅用两周就完成了原来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加工任务时,他仿佛一粒打破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车间激荡起不小的涟漪。工人们震撼于新技术的高精高效,纷纷感叹,“数控时代来了。”
从数控铣床到三轴数控加工中心,再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车间先后“上新”的20余台不同型号的数控加工设备,马小光都是首任操作者。
“想提升技能,就要勇于去干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挑战别人干不好的活儿。”马小光这样总结技能路上的“登山体会”。
“智”造大国重器
环顾车间,3台数控加工中心、7台数控铣床组成的“马小光加工单元”占据“C位”,红、黄、绿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提示着加工进度,马小光一边查看参数,一边耐心指导技工更换刀具。
眼前的这个智能加工单元能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的高效复合加工,10台设备只需要5名工人即可完成操作。北方车辆集团智能制造装备公司副总经理邢程用“企业自动化、数字化发展路上的一次飞跃”形容“马小光加工单元”。
2013年,北方车辆集团提出“精益生产”理念,如何优化工艺、提升加工效率,成为摆在马小光面前的难题。
参加北京机床展时,新技术、新设备的刺激让马小光突然有了灵感,“为什么不把更适合产品需求的三轴数控加工中心引入生产线?”在他的建议下,公司重新调整了设备购置计划,也正是这次小调整,为后来加工单元一人多机操作的大跨越提供了可能。
上一篇:
今年成都认定智能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73个,分别增长170%和97%
下一篇:
实探青岛“工业4.0”绿色智能工厂 数字化技术创新促发展
产品方案
预约演示
价格咨询